創新聯盟為“智造龍華”凝才聚智
作者: 來源: 日期:2015/11/20 8:57:40 人氣:2876
11月17日下午,由龍華新區管委會和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共同主辦的中國制造2025暨智造龍華高峰論壇在深圳會展中心六樓郁金香廳舉行。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司、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及龍華新區相關領導出席論壇活動。
4月25日,智能機器人與手機智能制造高峰論壇在龍華新區科技企業孵化器大樓舉行。圖為與會嘉賓參觀各類智能機器人。林曉斌 攝 本屆高交會上,年輕的龍華新區除了優選“37家企業組團,58家企業自行參展”的精銳軍團在會展中心進行精彩展現外,還有一系列高端論壇和簽約項目引人關注。明天,新區將在會展中心郁金香廳舉辦“中國制造2025暨智造龍華高峰論壇”?;顒佑升埲A新區經服局、深圳市新材料行業協會聯合主辦。在創新論壇上,將首先舉行深圳市石墨烯協會、深圳市生物醫藥促進會、深圳市龍華新區科技產業創新協會等三個機構揭牌儀式,一批新的產業聯盟將落戶龍華新區。同時,新區還將與南方科技大學、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深圳軟件園管理中心、深圳市中林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等簽署一系列合作協議。 讓人們記憶猶新的是,在第十六屆高交會期間,龍華新區就曾與市有關部門聯合舉辦過創新驅動高端論壇,在市科創委等有關部門推動下,深圳市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深圳市3D打印產業創新和標準聯盟、深圳市龍華新區標準和知識產權聯盟、深圳市龍華新區產業技術創新促進會等四個創新機構同時揭牌。 龍華新區不斷壯大的創新聯盟對帶動區域創新型產業集群占領行業制高點,合理規劃國際分工中的產業定位,對建設“深圳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提升深圳創新型產業集群國際競爭力,已經發揮了重大作用。而龍華新區通過市區聯動培育創新聯盟,對接全球創新資源的路徑探索也就具有了更深遠的意義。 市區聯動全面對接創新資源 今年以來,龍華新區兩個高新園區的兩項重大活動引發了業界關注。 4月25日,龍華新區與市科技創新委、市投資推廣署聯合主辦的智能機器人與手機智能制造高峰論壇暨深圳市智能機器人產業園授牌儀式在龍華新區銀星高科技工業園舉行,這是龍華新區通過市區聯動機制推動創新產業發展的一個生動案例。記者了解到,此前在4月9日,龍華新區與市科創委、深圳軟件園管理中心,共同組織了近200家高新技術企業的300余名企業家代表與行業精英齊聚寶能科技園,對落戶于寶能科技園的深圳軟件園龍華分園進行實地考察,并聽取相關政策講解?;顒蝇F場,龍創能源研究中心、萬人調查等12家高新企業正式入駐園區并獲頒金鑰匙,象征著深圳軟件園龍華分園正式開園,并迎來首批入園企業。 在區域競爭十分激烈的今天,誰能搶占產業制高點,誰就能成為經濟發展引領者,比如曾經的美國硅谷,今天的北京中關村、深圳南山科技園。與這些引領者相比,龍華新區顯然不居優勢。作為傳統的制造業大區,龍華新區對聚集創新資源有更為迫切的現實需求。 去年9月,龍華新區管委會采取市區聯動的模式與市科創委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各方將在加強科技創新戰略合作、提升龍華新區科技創新能力等方面開展市區聯動。協議簽訂后,各方攜手共同策劃了一系列高端產業論壇和項目對接活動,市區聯動模式結出了一系列豐碩成果:2014年11月、12月,2015年7月雙方成功舉辦“龍華新區創新驅動發展論壇”、“遠見·中國(深圳)科創發展論壇”和“2015深圳(龍華)未來產業發展論壇”。在市科技創新委大力支持下,推動深圳市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深圳市未來產業促進會、深圳市生物醫藥促進會等6家聯盟協會組建并落戶新區;推動新區與深圳市軟件園管理中心、寶能科技園合作,建設深圳軟件園龍華分園,已批準入駐企業42家,其中已掛牌新三板企業5家,省市“孔雀計劃”創新團隊3個,市“孔雀計劃”人才1名,博士67名;推動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龍華園區建設,完成《深圳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龍華園區)空間布局規劃(2015-2020年)》、《深圳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龍華園區)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0年)》、《深圳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龍華園區)建設實施方案》初稿編制。 創新聯盟成為凝才聚智重要依托 龍華新區設定的創新驅動發展目標是:實現從“龍華制造”到“智造龍華”的根本性轉變,躋身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第一方陣。 但是,與目標相比,作為傳統的“制造大區”,龍華新區任重道遠。龍華新區必須超常規開辟路徑吸納創新資源。 不斷壯大的創新聯盟成為龍華新區凝才聚智的重要力量。依托深圳市新材料行業協會,龍華新區成立賽欣瑞科技創新中心,整合引進了賽西實驗室等6家科技服務機構;強化源頭創新及產學研合作,引進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聯合組建的坤健藥物研究院,推動腫瘤實驗室建設及相關研究成果產業化。推動華中科技大學、廈門大學在新區建設產學研基地,其中,華中科技大學龍華產學研基地的納米實驗室基本實驗設備已就緒,3D打印實驗室正在規劃建設;廈門大學龍華產學研基地已進入試運營,進駐企業16家。與南方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武漢大學深圳研究院、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全國智能機器人創新聯盟、深圳市未來產業促進會等知名高校、產業聯盟、協會在科技成果產業化、智能裝備、生物醫藥等方面展開戰略合作。 龍華新區的創新聯盟還在不斷壯大,本屆高交會上,還有一系列簽約項目吸納更多創新資源加盟龍華新區。 制度創新推動“創新驅動”新跨越 建區之初,龍華新區就針對綜合規劃制定了“一年一變樣,三年大變樣,九年新跨越”的發展步驟,2015年,是新區從“大變樣”邁向“新跨越”的起始之年,新區將跨越的引擎鎖定到創新驅動方向。 5月25日,龍華新區印發了《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創新驅動發展的實施方案》。6月25日,新區召開了創新大會,針對瓶頸,改革破題,設計了一系列創新制度推動創新發展。 針對產業空間建設滯后,高標準打造創新型產業用房。按照綜合規劃,新區通過空間規劃、土地整備、城市更新等手段,整合零散、低端工業園,重點建設觀瀾高新園區、九龍山科技園區等九大產業園,為科技企業的引進和發展提供空間保障。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源建設創新型產業載體,將政府資源集中配置到規劃合理、產業優質、配套完善的園區。經新區認定的示范產業園區最高獎勵1000萬元;對社會力量建設創客工場、孵化器、加速器、軟件園等給予最高300萬元資助,并對引進的符合條件的企業給予房租補貼。從2014年起,每年新增100萬平方米以上創新型產業用房,到2020年新增產業用房達到1000萬平方米以上。 針對創新資源不足,狠抓政策扶持。新區出臺了“1+7”產業扶持政策,每年設立6億元扶持資金,其中安排至少1億元專項扶持科技創新。 針對一企獨大,大力培育中小科技企業。成立中小企業上市培育工程領導小組,建立擬上市企業資源儲備庫,整合上市輔導資源,指導企業登陸中小板、創業板和新三板等融資平臺,并給予資金扶持,助推企業做強做大。制定科技金融方案,推出“孵化貸”、“成長貸”,加強對中小科技企業的融資支持。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力培育科技企業后備梯隊。 針對創新服務缺乏,大力引進和培育科技服務機構。積極與區外的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等開展合作,對接區內科技企業創新需求。支持行業協會、產業聯盟與政府相關部門、高校及科研機構建立溝通機制,舉辦政策扶持、創新發展等主題講座,整合資源開展投資推廣、招商引資,大力引進成長性好、附加值高的行業領軍企業。 作為深圳最年輕的新區,作為曾經的制業大區,龍華新區在新一輪區域競爭中的路徑探索,充分展現出了凝才聚智激情與活力,展現出了探路破冰的勇氣與自信,這些鮮活的因子正在一步步變為創新驅動的現實呈現,彰顯著持久的魅力。 創新產業 “智造龍華”數據鏈接 統計顯示,截至2014年底,龍華新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527家,全市排名第四,相比新區成立前新增388家,增長近3倍。2015年,新區230家企業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初審,數量全市第三。新區擁有各類創新平臺54家,其中,省級工程中心1家,市級工程中心、重點實驗室等26家,區級工程中心、重點實驗室等22家,研究機構5家。2015年前三季度,新區專利授權總量5162件,占全市10.25%,同比增長45.61%。發明授權766件,在全市各區排名第四。新區專利申請總量7535件,占全市9.72%,同比增長67.52%。截至2015年8月,有效發明專利數量7480件。 創新人才 建區三年多時間,新區累計引進“諾貝爾獎”專家1名,外籍院士2名,國家“千人計劃”10名,廣東省“珠江計劃”4名,深圳市“孔雀計劃”34人,省市海內外高層次專業人才282人,創新創業團隊10個(1個團隊同時獲得省、市團隊認定),團隊數量在全市排名第二。新區擁有博士后工作站1個,博士后創新基地3個。